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47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數值愈高愈能發揮龐大的動力。
但是不少大師並不藏私,如邁爾、古爾德、蘇賓等頂尖的科學家,除了教學、研究,也不吝於向大眾介紹自己的思想。古爾德在課堂上曾經問到:演化看似有許多偶然事件,假如某次隕石沒有落下,生命的發展史會差多少?古爾德的觀點是:某些結果不會改變。
從古至今,由裡到外,不論常態或病態,生命之道歸根究底都是類似的。蘇賓繼承哈佛大師的前瞻眼光,深刻地認識:「利用DNA進行的研究,可以回答以前只能靠研究化石才能回答的問題。他是古生物「提塔利克魚」的發現者(提醒各位讀者,和名字有點像的「塔利怪物」不一樣),另外十幾年前寫過一本科普書《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在台灣小有名氣。結合化石與DNA,全面認識生命演化史 蘇賓後來成為另一間世界級名校——芝加哥大學——的教授,以及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者,最知名的成就為找到提塔利克魚:「這種魚有脖子、肘部和腕部,連接了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之間的演化空隙,揭露出人類遠祖還是魚的重要時刻」。早在1980年代,邁爾已經預期到分子生物學會帶來重大變革,鼓勵學生持續關注。
」 古生物學家就算不懂分子生物學,也不一定會滅絕,但是求知欲強烈的蘇賓,怎麼肯滿足於生存?「自從看了那些論文之後,我的實驗室有點像是裂腦了一樣,在夏季進行田野工作尋找化石,剩餘時間則研究胚胎與DNA。邁爾的科普書《這就是生物學》也在台灣出版過。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美國沒有放棄中東或任意拋棄盟友 當然,美國所謂的撤軍也遠非完全撤離中東。
多數美國民眾支持撤軍但不滿拜登處理撤退的方式 而從美國的民意調查結果來看,事實上大多數的美國民眾都是支持撤軍。而拜登政府除了邀請蕭美琴參加就職典禮等儀式之外,也實質的在今年台灣疫情爆發之後用軍機運送250萬莫德納疫苗來台,甚至因為給台灣太多、台灣疫情相對不嚴重,而引起其他小國不滿。但事實上,無論是川普前總統、或現任的拜登總統,都在過去幾年多次提及縮減軍隊、撤軍隊回美的計畫既然講到台灣,那不妨就把台灣的資料拉進來比對。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美國沒有放棄中東或任意拋棄盟友 當然,美國所謂的撤軍也遠非完全撤離中東。很顯然,在賓拉登為首的恐怖組織被擊潰之後,美國民眾覺得已經達到一開始的目的了,而後續則開始不知為何而戰。
在賓拉登被斬首一個月後,CNN的民調顯示僅有47%的人認為美軍贏了,有46%認為美軍並沒有因此勝利。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兩大黨都支持撤軍,但最新的民調也顯示美國民眾並不買單拜登撤軍的處理方式,一家略有爭議的民調機構Trafalgar剛出爐的最新民調,有69%美國民眾不滿拜登處理撤退的方式,其中民主黨為48%、共和黨為89%。美軍今年航過台灣海峽的比例並未減少,甚至拜登政府在八月初也通過了上任以來第一批對台軍售。所以美國民眾對於目標與手段之間是有不同的看法的。
文:王宏恩(作者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而到了2021年,前述提到的YouGov民調之中,美國民眾有36%覺得這場二十年戰爭是個錯誤、有35%覺得戰爭是正確的,也有29%說不知道。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多數美國民眾支持撤軍但不滿拜登處理撤退的方式 而從美國的民意調查結果來看,事實上大多數的美國民眾都是支持撤軍。
然而,在2011年賓拉登被斬首行動之後,美國民眾對於阿富汗戰爭的態度就轉為消極。在911攻擊之後,美國民眾有超過85%支持在阿富汗發動戰爭。
從41%這個數字來看,美國民眾對於協防台灣的看法從多數反對慢慢變成各半,也就是更有說服跟爭取的空間。在Chicago Council的報告之中,2020年支持美國派軍隊協防台灣的比例是41%。
在2001─2011年之間,Gallup民調問了16次,多數美國民眾都支持美國在阿富汗進行的戰爭行動。而由英國起家、執行網路民調為主的YouGov,同樣在今年四月詢問美國民眾是否支持撤軍,有58%的民眾支持,其中民主黨為74%、共和黨為46%(但共和黨反對的人也僅有42%)。對於台灣政府跟台灣民眾來說,加強台美之間的正向交流,而非巨嬰式的予取予求,或許才是可以改變民意、穩健台美關係與台海和平的最終方案。所以較年長的美國民眾並沒有因為經歷過戰爭,而更支持美國繼續作戰。事實上美國在中東還有多個軍事基地,例如科威特,而扶植的伊拉克政權也強大到可以剿滅伊斯蘭國。比較偏民主黨的Chicago Council在今年七月中的電話民調, 美國民眾高達70%支持撤軍,只有29%反對。
這數字雖然不高,但假如比較同時期的趨勢,過去十年來支持美軍協防台灣的比例已經2014年的從26%成長到如今的41%。其中民主黨支持率為77%、共和黨支持率也有56%,撤軍可說是兩大黨共識。
而就算是2014年的26%,美軍也沒有因此宣布放棄台灣。但事實上,無論是川普前總統、或現任的拜登總統,都在過去幾年多次提及縮減軍隊、撤軍隊回美的計畫。
而拜登政府除了邀請蕭美琴參加就職典禮等儀式之外,也實質的在今年台灣疫情爆發之後用軍機運送250萬莫德納疫苗來台,甚至因為給台灣太多、台灣疫情相對不嚴重,而引起其他小國不滿。另外從年齡來看,18-29歲支持撤軍的為56%、而曾經經歷過戰爭的65歲以上美國民眾支持撤軍的比例更高達64%。
而由時程來看,美軍宣布逐步減少軍隊與撤軍這中間至少也有三四年的時間,而且橫跨兩大黨的總統,因此絕非毫無規劃的倉卒撤離、也絕非不告而別。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這周塔利班政權攻入阿富汗首都,正式政權輪替,美國許多政治人物與智庫都認為拜登總統在撤退的形象跟規畫上判斷不夠周延,川普前總統也出來罵兩句。在同一份Chicago Council於2020年執行的民調之中,美國民眾對於在伊拉克以及科威特駐軍的支持,都遠高於在阿富汗駐軍蒙古包文化巡禮(上):「白月節」必備年菜水煮全羊,讓我明白「待宰羔羊」的真實涵義 四眼蒙獒 初次進入蒙古包社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此起彼落的犬吠聲,因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看門狗」,而且狗的狂叫聲十足具有震攝效果。
聽完蒙古友人講述原因之後,令我不由得想起《蒙古秘史》內記載鐵木真怕狗的情節,以前很難理解驍勇善戰的成吉思汗為何怕狗?但是經過這次親身經歷,能夠完全理解蒙人怕狗的箇中原由。其次,蒙古包正中的爐灶是象徵家族香火傳承的聖地,絕對不可將垃圾、污水或雜物等隨手丟入火堆,也不可為了取暖而將腳底面向灶旁或在灶上晾曬衣物。
因為蒙古高原氣候乾燥及用水取得困難等條件限制,草原蒙民實在無法每日洗澡,通常平均一週二次會在蒙古包內,用濕毛巾擦拭全身的「乾洗」方式清潔肌膚,而女性成員便會趁著家人在外放牧之際,緊抓時間在包內完成「乾洗」動作。由於「寵物狗」和「戌衛犬」所扮演的角色與承擔的負任完全不同,所以不同民族對於狗的認知也就出現天差地別的差異,因此本人也終於理解成吉思汗曾將四名貼身護衛:者別、忽必來、者勒蔑、速不台,特別冠上「四狗」的英勇稱號,藉以標榜他們具有忠心與忠勇等獒犬性格與特質。
蒙古一則關於牧民洗澡的笑話:「一位居住在城市的女兒去牧區探望父親時,詢及父親最近何時曾洗過澡?父親很自然地回答:就在上次下大雨的時候啊。當我第一次接進友人的蒙古包之際,一隻體型壯碩、毛色黝黑,兩側眼角帶有土黃圓點,從遠處看似有四顆眼球的大型獒犬,瘋狂地沖著我齜牙狂吠,但因本人曾有飼養大型犬「英國古代牧羊犬」與中型犬「可卡」的經驗,所以當時與狗的互動,總抱持「可愛寵物」、「不會咬人」等態度去面對,因此毫無設防走近那頭「歇斯底里」狂吠的猛獸。
包內禁忌 不同民族因各自信仰和文化的差異,形塑出獨特的儀節觀念與禁忌行為,同樣在蒙古包內也有許多必須遵守的禮儀與不可違逆的禁忌。」,或許這是一則笑話,但其實反映了蒙民在草原生活的艱困實況。蒙民與所養犬隻間的互動關係,絕對不同於我們對於「汪星人」的寵物概念。萬用氈屋 當年派赴蒙古服務之前,本人曾經在高雄一家標榜「蒙古風味餐」的地方用餐,該餐廳以改裝「蒙古包」做為獨立包廂,而在每個包內裝設冷氣機來改善用餐環境,但是每當我向蒙古友人描述這種帶有冷氣機的改良版蒙古包時,蒙古友人總會認為是我刻意瞎編的玩笑話,因此總能獲得在場友人哄堂大笑的歡樂氣氛。
」 因此在蒙古經常聽聞有人被狗咬傷的訊息,甚至蒙人探訪自家親戚家門之前,也會特別提醒主人先將「看門狗」拴緊,一切穩妥後才敢下車(或馬),以免遭受犬隻攻擊。再者,蒙古包的傘狀樑架、中央支柱與出入門檻等構件亦不可攀附、倚靠或踩踏,因為這些部分乃是代表主人家庭穩固和身分地位的象徵。
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周邊環繞的「蒙古包區」|Photo Credit: 楊俊業博士 提供 盥洗如廁 蒙古包內並無任何隔間,也無藏身私密之處,所有成員的日常作息只能在大約八坪的空間內完成,其中當然包含盥洗與如廁的解決。蒙古包內無處設置廁所,因此每當寒風凌冽的冬季或在漆黑無光的深夜,蒙人若要如廁,就必須提起勇氣衝出包外迅速解決,而在蒙古包區內的家庭,則會選在自家柵欄內的遠處角落,挖掘一處深達二公尺、寬約一公尺的立體坑洞,並在上方用木板搭建遮蔽棚物,這種造型與台灣舊時的茅廁(坑)雷同,只不過蒙古因氣候乾燥寒冷,茅坑內的排泄物不易滋生蛆蠅,發出惡臭,所以雖然整個蒙古包區內的各家各戶都挖有茅坑,但是區內空氣卻幾乎嗅聞不到任何異味。
由此可知,居住在草原或蒙古包區的牧民,其實並非不愛每天洗澡,而是受到自然條件與經濟因素等限制,只得被迫適應缺水的生活環境。最後,因為蒙古包內的空間有限,家人和訪客除可靠坐床緣之外,一般多是席地而坐,但腳底方向不可正對爐灶、佛龕或長者,甚至有時因移動或伸直腿腳,不經意踩(踫)觸他人腳部之際,必須立刻伸手輕握對方表達歉意,這種特殊的致歉方式,對我而言甚是新鮮,因為往後每當在人潮擁擠的市場、街道或節慶場合,蒙人因擁擠而誤踩我的腿腳時,他們總會如反射動作般向我握手致歉,而我也入境隨俗地大方伸手回應。
发表评论